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4集课程复讲 |
|
王淑兰学长 |
|
|
【无心非,名为错。】 就是大家不经意的一些错误的言语、行为,比方说朋友骑车时并排骑行,就会影响后面的人行走;有一些人站在路口聊天,就会挡了其他人的路。所以,我们要常常懂得关照别人。 【有心非,名为恶。】 一个人明明知道是错事,还故意去做,那就是恶了。比如:公共场合“禁止吸烟”,还会用人吸;“禁止倒垃圾”还会有人视而不见的倾倒垃圾;“禁止停车”的地方偏偏有人停车。这些都是非常恶的行为。 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! 孔老夫子有三个修身法宝,第一个“好学近乎知”,学习要不断的精进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学习要有主动性,一切时一切处都不忘读诵应用经典对照自己的行为,同时也可以对照别人的行为,与经典相应就学习,与经典相悖就引以为戒。也就是“有则改,无加警”。 第二个“力行近乎仁”, 背诵、讲解都是手段是方法,力行才是目的,力行、真落实才会真受益。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仁慈之心,才能体会孩子的需要、家庭的需要,看到周围人的需要。 第三个“知耻近乎勇”,一般在寺庙里面,一进门就会看到一块匾,写着“大雄宝殿”,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英雄?俗话讲:击败他人一千次,不如击败自己一次。真正的勇是能对治自己很多的坏习惯,进而把它改正过来,所以叫“知耻近乎勇”。 春秋时代有一位贤相叫晏婴,孔老夫子对他也非常尊重,称赞他是很要德行的人。晏婴穿一件大衣穿了三十年都没换,大衣还是整整齐齐,因为“爱物者,物恒爱之”。而晏婴的一个车夫经常对人很傲慢,趾高气扬,车夫的妻子发现了这个现象,就要和他离婚,他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傲慢,所以车夫也改过,后来还被推举当官。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相叫蔺相如,还有一个大将军廉颇,廉颇颇为骄傲,看不起蔺相如,经常故意找茬,可是蔺相如非常有智慧,都迂回错过了廉颇,以免发生冲突。后来也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,两个人成为好友,刎颈之交。 感恩《弟子规》!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